学风建设专题网
 本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上级文件 | 学校文件 | 理论天地 | 典型风采 | 警示教育 
 
 
【精彩一线】电气学院科技创新之火是怎样点燃的?
2017-05-17 14:38  

侯宁宁是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卓越班Z131班的学生,怀揣着考研梦,他投身到2016年的考研大军中,可是他的初试成绩不是很理想,总分仅仅超过国家线24分,在所有入围面试学生中排名垫底,然而,在复试中,他凭借着出色的科技竞赛经历获得了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复试老师们的一致肯定与青睐,得知被录取的消息,侯宁宁同学很是激动:“三年来跟着学院老师做创新项目的经历和收获是我反超入围的优势,要知道我比同批录取的平均分少了将近40呀,真的是难以相信。”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考试成绩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电气学院像侯宁宁同学这样通过科技创新的骄人成绩赢得研究生入场券的还有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录取的仪Z131班的李响同学、四川大学录取的通131班闫家伟同学、中国科技大学录取的电131班郭军同学。科技创新不仅让学生在大学舞台上尽情地挥洒着青春和能量,也让他们不断的成长进步,在不经意间收获鲜花与掌声。

全面引导协同发力

一直以来,电气学院重视对学生发明创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引导与培育,推进创新教育一把手工程,成立创新与实践教育中心。学院及时公布大赛新动向、新要求,科学制定培训实践计划,设计方案,模拟真实环境演练,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主动承担起全程指导与培训。

打造“以教育促认知、以赛事促成果”创新教育体系是学院努力的目标,将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素质与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相融合,广泛开设创新课程、专题讲座、开展经验交流会、鼓励参与竞赛、组织观摩体验会等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据创新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电气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创新教育成果现场展示会”。种类多样、新奇有趣的创新作品总会吸引大波的学生前来参观,在场的同学通过现场实地操作感受着科技创新的乐趣和魅力。每一次展览结束后都会有不少学生前来咨询、申报参与科技创新的学习和研发。每每成果展都会因为同学的兴趣而多展览几日。

“科技创新分享会”成为学生间交流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高年级科技竞赛经历丰富的同学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学院创新教育及实践的基本情况,交流传递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学院联合知名企业和校友企业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室,先后建成了GE自动智能控制系统实验室、安工大-西门子自动化工程联合实验室、安工大-爱夫卡汽车故障诊断联合实验室、安工大-众宸科技运动控制联合实验室,构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实践创新构想的孵化平台。组建创新指导员队伍,学院从科技创新省赛、国赛获奖同学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担任创新指导员,以亲身经历、个人感悟感染身边热爱科技创新的同学。

以赛促训提升能力

近年来,学院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中国智能机器人等国家级赛事获特等奖、一等奖100多人次。每年有近500人次参加,有200多人获省级以上奖励。2014年,2015年、2016年,学院连续三年承办了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华东三分区暨安徽省赛区比赛,2016年学院还承办了第十一届“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安徽赛区比赛。

该学院在RoboMasters2016全国大学生机器人东部赛区决赛获得一等奖,跻身全国24强。“瑞萨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近130人次参加,获全国二等奖1项,安徽省一等奖1项,安徽省二等奖7项,安徽省三等奖7项。“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有近50人次参加,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2项。“凌翔三联杯”第八届安徽省机器人大赛暨全国机器人邀请赛我院参赛的队伍获得二等奖等奖2项,三等奖等奖2项。2016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该院两支队伍皆获华东分赛区特等奖,并成功入围全国总决赛。

不少学生坦言,科技创新不仅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锻炼了专业实践能力。科技竞赛前的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赛场上的巧解难题、通力合作,已成为参赛队员们逐梦道路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妙经历。他们在赛场上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与光环,更是青春舞台上能力的锻炼和才华的展示。

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抓手在哪里?学院领导班子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答案。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学院通过以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为载体,探究与实践学科竞赛在培养创新人才作用,紧密结合“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及自动化等”新技术应用,“以竞代教”的形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研究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院通过健全学科竞赛管理机制,完备学科竞赛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成长的最佳环境和氛围。实践证明有效地组织好课外科技竞赛是符合工程教育规律,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安徽工业大学师德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管理中心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